老年人梅毒检测阳性的真真假假

2019-08-27 20:58:05 来源:
分享:

据统计,中国梅毒检测整体人群阳性率1.5%左右(科华及丽珠试剂统计结果),其中老年人约占3%。更夸张的是,国内某医院曾报道,他们收治的5例岁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出现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阳性(即梅毒阳性)。

在我国,性病总是让人谈之色变的。患者难以启齿,围观者则带着异样的眼光指指点点。年轻人尚且避之不及,更何况是老年人!为什么老年人梅毒阳性率这么高?难道梅毒喜欢缠着老年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病。人体感染梅毒后,会在体内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抗体,是感染后的诊断指标,虽然特异,但不能反映患者的感染状态,即使患者治愈后该抗体也会长期存在。

目前,梅毒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但不能绝对排除假阳性。另一类抗体是抗类脂质抗体,非特异性抗体,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以后分解破坏人体组织,并将分解产物释放到血液中,使人体产生的抗体。分解释放的产物即是心拟脂,所产生的抗体即是反应素。由于反应素也可在某些非梅毒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出现,故可呈生物学假阳性。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梅毒非特异抗体检测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1、梅毒非特异抗体检测:方法包括性病研究试验室玻片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等。其中,RPR和TRUST检测结果易于观察,且试剂稳定,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地,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5~7周左右才会产生非特异性类抗体,在此之前的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

2、梅毒特异抗体检测:主要包括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一般作为梅毒筛查和(或)确诊的指标。当前绝大多数商品化的梅毒特异性抗体试剂盒检测的是IgM和IgG混合抗体,而梅毒患者治愈后大多数人的特异性IgG抗体终身阳性,一般认为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不能完全区分既往感染与现症感染,不能作为疗效监测指标,应结合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结果进行诊断。

现阶段的梅毒检测方法均不能百分之百的排除假阳性。

哪些情况会导致假阳性出现呢?

(1)特异性抗体假阳性:

①曾经感染过或接触过梅素螺旋体,但症状比较轻,未觉察到,未经治疗即痊愈;②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等;③与人体共生螺旋体可能诱导产生抗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④妊娠;⑤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结肠癌、淋巴肉瘤、丙型肝炎、肝硬化、AIDS、麻风、生殖器疱疹、海洛因成瘾等。

(2)非特异性抗体假阳性:

①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病毒性疾病,如风疹、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②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海洛因吸毒成瘾者等;③其他可导致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1)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

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定量滴度一般1:8,而未经治疗的二期显发梅毒RPR或TRUST定量滴度一般1:16。

(2)结合病史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诊断梅毒,除依据化验结果外,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病史,以及详细的体查。综合分析后慎重作出判断,才能避免梅毒化验结果假阳性造成的误诊。

至此终于真相大白,并非梅毒喜欢缠着老年人,而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假阳性。

文章来源:钦州治疗性病好的医院
分享: